编者按: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当初会选择读法律?其实答案很简单。那是缘于我儿时的一个梦想。白驹过隙,转瞬间,从事律师工作已经三年,我经历着每一个从学校大学生转变成社会人的必经阶段。
日记本已翻过几百页,回首三年,酸甜与苦辣,微笑与汗水,每一天都演绎着不同的故事,经历着不一样的人生,采撷几许,流泻下一些别样的感悟……请听:这是一个青年律师的小小职业三部曲——
第一部:责任重于泰山,细节决定成败
有一位杰出的律师曾言,如果你最初是为了挣钱才从事律师这一职业,那么你现在就可以放弃这一想法。你会发现,在商界可以毫不费力赚下大钱而且于心无愧。一个人若投身于法律这一职业,其宗旨就必须是先主持正义而后考虑生计。主持正义的首要就是要有责任心。
法治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理念,而律师职业是一个必须具备良好责任心的职业,如果只是把法律作为为当事人的利益而加以摆布的机械性规则。那么持这种职业观点的律师是不可能吸引当事人,也不可能为当事人提供良好的服务。记得刚刚进入律师行业,还是一个实习律师的时候,就有一位资深律师这样跟我说:“做律师就跟医生一样,面对每一个案子,都必须有良好周全的策略,不能等开了刀了又跟病人家属说这个手术做不了。”于是,我要求自己在接手每一个案子的时候,都要仔细阅读材料的每一个细节,挖掘影响案件的每一个关键点,预测各种结果并作出针对性的的解决方案;记录总结每一个案子开庭的得失成败。渐渐地,我发现,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民间借贷纠纷,或者是单纯的离婚诉讼,不同的原、被告,不同的性格,就必须有不同的说话处事的方式,绝对没有一刀切或者一劳永逸的“好事”,责任重于泰山,只有孜孜不倦才是硬道理。
第二部:用激情与理性演绎律师的角色
在人们的印象中,律师是在庄严肃穆的法庭上慷慨陈词、据理力争,在商场如战场的谈判桌上侃侃而谈、挥酒自如。而事实上,每天面对赖账、事故、暴力、纠纷的社会阴暗面;律师要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和处理一切法律事务。我还记得自己领到律师执业证后的第一个案子,是一个离婚诉讼的案子。当事人是男方,长得颇为老实,他向我诉说了他妻子的不足,对此我深信不疑。等到开庭的那天,却面对了他妻子痛哭流涕,而他却无动于衷的一幕。为此,事后我一直在揣测,究竟是他抛弃了他妻子还是他妻子的确没有尽到做妻子的责任,究竟是在谁演戏?虽然最后法院判决离婚了,但是我有没有因为偏听一面之词而拆散了一个家庭呢?
矛盾良久,我忽然发现,我失去了一个法律人最基本的理性素质。律师不是救世主,作为律师,首先就是要在遵守宪法与法律的前提下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许我无法分清家长里短,孰是孰非,但是法律人应保持克制的头脑,不被感情所左右。所以,我开始时刻提醒自己,要用激情面对工作,又要用理性坚守法律。
第三部:以精湛的专业技能说服他人
初做律师,常常有客户带着满脸的疑惑在我脸上扫射两秒种后,无一例外地蹦出同样的话:“这位律师,太年轻了。”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律师,听到这话,心中倍感无奈与忐忑,年轻此时与此资历浅、不值得信任划上了等号。难道律师真的是越老越吃香却布满艰辛与荆棘的职业吗?何时才能完成阅历、经验的积累,游刃有余地奔走于充满挑战的律师之途呢?
曾经面对过这样一位相当精明仔细的当事人,因为律师函上的日期不是打印而是手写,而对我严加指责。面对这样的当事人,我即时地梳理了自己的情绪,解释清楚缘由。同时我也告诉自己,日后唯有不断严格再严格地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经验,才能真正使当事人心服口服。
年轻律师的人生大舞台,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剧集。
有人说:“律师是一个看起来很美、说起来很烦、听起来很阔、做起来很难的职业。”的确,前路漫漫,有太多的挑战,太多的诱惑,然而,机会始终是给准备好的人,唯有永葆职业的激情,提高专业的水准,坚持执业的理性,用务实负责的态度坚守自己的本真,那么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成为一名法治社会合格的青年律师,为公民私权利的忠实代表,为社会理性不同声音的忠实代表。坚信着,努力着……
钟 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