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这个教了四十六年高中数学的老师,怀着对法律职业的憧憬和对法律的兴趣与爱好,经过三年的自学,通过了史上最难的国家首届法考,检测了自己的意志与毅力,挑战了自己的记忆与理解的极限,实现了自己一身最大的愿望,也是今年通过的最大年龄的考生。
今天,新年伊始,当我走进舜江律师事务所应聘,杨延根主任提出的第一个面试问题:“你心目中的律师事务所是怎样的?”我就回答不了,真是惭愧!好在自己的定位是门外汉,不懂就问,虚心学习。于是,我在回家的路上就在手机上向已做了十六年律师的考友问了同样的问题,我想他应该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与切身的感受吧,可遗憾的是他也没有答上来,只说了是“团队精神吧!”我想这不是吧,至少不应是全部。因为“团队精神”这是所有团队、组织、企业、公司、单位都倡导的共性,而不是律师事务所的个性。
好在杨主任很有气度与包容心,要我在下周一再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这是对我的负责,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对一名即将入行的实习律师而言,最怕的是选择不好开始执业的律师事务所,因为要从这里开始自己的职业素养,执业水平都将影响到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常言说的“名师出高徒”说的就是这个起点也决定了将来职业发展的高度,所以杨主任给我提出的这个问题,也确是要认真思考、弄清,并作出认真回答的,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团队中在主任这个领军人物的带领下向着治国之道与服务之道的好律师的方向努力好,发展好。经过自己的学习与反思,觉得我心中的律师事务所应是能为心怀理想并愿意为之奋斗的实习生提供良好成长空间的高端的、良好的平台。
首先应是一个团队凝聚力强的地方:因为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具体反映在律师事务所中,它既不是桃园三结义之交,也不是廉颇和蔺相如的刎颈之交,它也许只是:一个共同肩负维护当事人权益理想职业组合、一个保障律所每一个成员尽可能发展的临时小组、一个特别的即使不很赚钱案子中的携手互助、一个在接受委托时的应急帮衬,但是它有在大致合理的分配制度,既不给你自身条件所不具备的无偿提成,也不吝啬的对待你额外心血和专注汗水;它不要求你毫无所求的提供简单劳动力,但它合理评估你所花费的工作时间和用心程度,它也许给不了你公司般的待遇和清闲,但它可以给你团队共享的成长和经验,它是那个可以在你的执业时最需要的时刻,出现在那个最需要的地方,给你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归属。
其次,应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地方:它可以给予任何一个当事人,哪怕是背井离乡的农民朋友,哪怕是被逼无奈的信访群体,哪怕是感情泥潭中不能自拔的痴男怨女,哪怕是深悉法律知名企业的法务白领,哪怕是腰缠万贯坐拥数家企业的一个新贵,……,它,都可以给予行业标准的专业信赖、给予当事人在司法实践中的答疑解惑、给予当事人在纠纷中的最优策略选择,并提供称职的律师予以道德规范下的勤勉尽责。
其三,应是一个学习自觉性很高的地方:它也许没有鼎鼎大名的教授律师、没有叹为观止的惊天大案、没有动辄数百亿的非诉大单;但是,它依然有规范的卷宗、有定期的学习培训、有疑难案件的研讨、有实习律师的庭审模拟、有资深律师对新执业律师的庭审评定、有律师的讲演讲座练习,诸如此类,等等。它给予每个行政人员、律师助理在职业中的学习点拨通和后期历练的成长平台,它给予每个实习律师的职业操守、业务规范它给予每一个新执业律师的办案标准和基本守则,它给予当事人每个案件内部激烈交流争鸣后的最佳方案,它给每个曾经在庭上如履薄冰惴惴不安的机关报进律师以必要的锤炼。
做个好律师应该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因为他要周旋于法官、当事人之间,周旋于各种纷争和争论之间,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律师很强的应变能力,需要优秀的口才和广博的学识,需要建立在这些能力、口才、学识之上的自信心。一位入行多年的律师对我说:“律师一定要自信,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相信,还怎么让别人来相信你?”律师要让当事人相信:你能用法律武器与自己的智慧、能力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自己应该是一个练达的人,一个自信的人,一个是有底气的人,一个是建立在专业基础上的,靠得住的,能让当事人感到值得托付的人。而自信、练达、底气、靠得信,值得托付等等就是从实习开始,去高度自觉地学,老老实实地干,踏踏实实地做,一点一滴地积累、磨砺和修身。而我首选的律所就是自己开始一个小律师的大理想的新起点,自己身边的每一个同行都是自己的专业老师,都值得自己去自觉尊重与虑心学习。做人做到本分,做事学到本事。
其四,应是每个新人成长、进步、不断提升与发展的平台和温馨的大家庭:在律所,大家能象一家人一样融洽相处,虽然每个律师都有自己个人特色和办案风格,但没有勾心斗角和恶意竞争,主任亲切友好、富有担当,资深律师能如老师般解疑释难,师傅能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新人之间如朋友一样可以谈心事,话理想,并可以与不同的主办律师一起办案,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和团队成员交流,在这样弥足珍贵的学习机会中切身感受过程,既学处事,又学做人,快速结累经验,不断提升能力,大家:敬律师之业,行仁义之道,执专业之长,明法律之明。
其五,是协作精神下靠每个律师专业素养与职业操守,扎实的专业功底、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雄辩的口才、富有正义感、忠于法律、对委托人负责的真功底来获得当事人的信任的律所
其六,应是一个大气的律所:它既不是接受业务给予回扣的一掷万金,也不是收取代理费时利用当事人无助的漫天要价,更不是怨天尤人的自寻烦恼,它首先立足于律师职业本身,立足于法律现状,立足于司法现实的循序渐进,其次是切实关注现实,关心法治进程,关注案件本身的事实,并用一颗平常人的心去关心案件当事之情感诉求,关切法律规定背后的立法本意,进而去做到既谋求具体个案的事后解决,也关注此类纠纷给予社会现实的事前分析和此类事件发生的规避,既做到法理与情理的相辅相成,又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其七,应是一个霸气、豪气的律所:它无论从律师所发展的宏观到微观、从战略理念到具体管理、还是从业务研发拓展到业务服务细节都能站高望远,有自成一体的长远规划与具体安排。它不仅看到律所是一个要发展、要业务、要尊严、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要站着赚钱的律所。而且看到在现实中想赚钱,赚大钱,需要认怂,需要下跪,需要向这规则,那规则,那这人情,那感情低头,但它仍然坚持天理人情国法的有机统一,依然是一个靠服务、靠技能、靠坚持、靠具体个案基本事实的把握,靠案件关键细节的掌控,靠法律知识的全面,靠诉讼技能的专业,立足现实,合理策略,力求在法律框架下、社会现实内保障当事人最大权益。它不但是一个有所担当,有所作为的律所,而且它更是英雄不问出处,可以来自五湖,是一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律所。
我心目中的律所,它不仅仅是代表麾下下律师衣冠楚楚的形象,严肃认真的脸孔,攻守自如的姿态,勤勉尽责的精神,忠人之事的道德,它更是一个无尽力量的城堡,在孕育权利的诉讼,在与被漠视的权利抗争,在呼唤正义,在构建与公权力对抗,在竭尽所以的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在减少冤枉和司法权的恣意,它,我心目中的律所---是引领拂晓、充满活力、团结合作,战斗力强,对法律的信仰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视为律师职业生命的律所。
虽然现实与理想会有一定的距离,但舜江律师事务所就是我心目中的律师事务所,虽然经七七级大学同学(原上虞市副市长)介绍可与主任直接联系,但我联系前还是实地踏看了四次。它不但管理规范、要求严格、硬件设施好,而且律所杨主任是我最近联系过的数位所主任中最有霸气和豪情,最有建树与思想的掌舵人。而思想的力量往往战胜利剑的力量,这是拿破仑的名言。一个人的思想走多远,他就有可能走多远。而我已经是正高职称,不但有足够丰厚的退休金(一万以上),即使想赚钱,那去搞家教,办学校,去外聘更能赚到钱,可到了63岁还要去法考,可以说是一个有理想与毅力的人,在人生最后一站(退休后)选择了律师就是兴趣与事业的一致,渴望的就是能一个有霸气、有豪情、有思想的师傅来引领与悉心指导,所以,遇到杨主任我深感庆幸!深感幸运!
我服从所里的安排,在切实做好破产这块非诉业务的同时,还要与年轻人一样去跑、去写、去锻炼、去学习、去实践诉讼案件,这不但是我本身还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四十多年的教师生涯在公、检、法、政、商、学、媒等各界都有学生、朋友,这就比年轻人多了一个做好工作又一时不能具备的基本条件。
我,一生为师,难得为徒,十分珍惜这一学习、锻炼、磨砺、提高的过程。
我,新的梦想之舟就在舜江律所起航。
谢全苗
2019.1.6 |